人物访问 People Interview

于极致处见艺术

未标题-1.jpg

众所周知,2023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踩在了一个很特殊的节点。对于新任总监乐思洋(Angelle Siyang-Le)来说,本届展会意义非凡。“我深刻地感受到今年香港文化圈携手迎宾,为三月展会期间的各项盛事共同努力。其实三年疫情以来,香港本地的艺术发展并没有间断。就拿西九文化区来说,M+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都是疫情期间开幕的。还有港岛的南部艺术区,现在也有超过二十家的画廊。香港的艺术生态圈正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从艺术机构更加地国际化到拍卖行总部的扩张,还有包括由艺术家运营的空间也都崛地而起了。尤其从2013年巴塞尔艺术展入驻香港以来,这里的艺术氛围就愈加浓厚,这当然也是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效果,也跟香港整个艺术圈的团结是分不开的。”

巴塞尔艺术展每一个地区的展会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使命。对此,思洋有着多角度深层次的认知。“我们一直以来的角色就是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多元艺术的交汇之地,同时也是国际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比如今年这一届,就有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77家画廊聚集在会展中心。自第一届香港巴塞尔以来,我们便保证在这个国际领先的展览平台上有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参展画廊来自于亚洲或者在亚洲拥有展览空间。其实,今年的展览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参展画廊在亚洲拥有展览空间了。我们接下来的目标不仅仅是引进西方当代艺术,更是希望通过这座桥梁,呈现亚洲当代艺术的精髓,让西方进一步了解并且学习以及领会亚洲当代艺术。因为桥梁的作用本身就是相互连接与交流,是具有互通性的。”


未标题-2.jpg

十年磨一展

可以说,这十年乐思洋是与香港巴塞尔共同成长起来的。“我一直在为艺术群体工作,也没有离开过文化圈。”从毕业后在伦敦一些画廊以及艺博会实习开始,到2012年巴塞尔艺术展聘请乐思洋来筹备第一届香港展会,开始负责管理香港巴塞尔的艺廊关系,直到2020年她开始作为巴塞尔艺术展大中华地区的总监,专为巴塞尔拓展大中华地区的事务。2022年,乐思洋任职了香港巴塞尔总监,开始领导巴塞尔亚洲的旗舰展会,为其定制未来方向,推动香港巴塞尔的总体发展。

这十年来,乐思洋亲身体会到亚洲的艺术发展是飞跃性的。“2013年巴塞尔艺术展在亚洲第一届展览开始时,大众对当代艺术还是陌生和未知,对展会的印象仍是偏向以海外艺术家或艺廊为主的国际展会。如今亚洲已经有多个国际化的艺博会和世界级的艺术机构比如说M+,从中都可以看出亚洲对于带动当代艺术发展的全球重要性。同时,亚洲也是全球艺术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域。当然,疫情对世界各地的打击是很大的,特别是大中华地区。但是,疫情之后我们的恢复是特别迅速的。比如在今年的展会上就能看出,VIP贵宾在香港之外,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是最多的。”另外,相对于其他地方的艺博会、画廊、拍卖行、艺术机构等分得比较开,有各自领域的状态,香港的艺术生态圈则更为团结,合作性很强。

这两年,亚洲的国际艺术博览会方兴未艾,关于“亚洲艺术中心”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对于这一现象,乐思洋有着自己的解读。“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是非常国际化的了,亚洲艺术市场的成熟意味着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国际艺博会的平台。正如在欧洲和美洲,我们看到多个艺博会能够促进每个地区艺术市场的发展,亚洲也不例外。如何让香港持续参与这样一个多元而具活力的亚洲大环境,并协助推进亚洲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展现,将是香港巴塞尔在这一新阶段的挑战。所以总结来说,亚洲现在有了多个艺博会以及不同的艺术活动,不仅仅说明亚洲艺术市场的成熟,也说明了亚洲当代艺术市场的多元性。同时,亦证明了我们十年前入驻亚洲是正确的决定。”


未标题-3.jpg

想要做出正确的决定,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懂得审时度势。“在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线上平台给大家不断地呈现艺术展览,呈现更多、更方便的互动方式。当然,实体艺博会是无法被数码平台所完全取代的。因为当代艺术很大的程度上还是需要通过亲身的感受,面对面的交流来获得线上平台很难取代的体验。就像今年的展会,自香港通关以后,参展画廊以及海外观众第一时间就赶回了现场,大家都希望继续面对面地互联以及交流。当然,我们也觉得数字平台已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服务的态度,因此这次展会还是保留下了一些很关键的线上环节。我们觉得线上和线下的环节在以后的发展趋势是缺一不可的,今后将会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规划和整合在线与线下活动。”

与此相应,乐思洋观察到愈来愈多的收藏家更具“实验精神”,他们更大胆地去接触和尝试收藏新的艺术媒介,面对新锐艺术家也更持开放态度。“我自己也做一些小范围的收藏,毕竟跟艺术群体紧密工作是非常容易被打动的。”自疫情以来,乐思洋基本上都是收藏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最多的是香港的艺术家。“因为在疫情期间不能外出,便多出了一些时间可以参观本地艺术家的工作室,同时也希望尽自己小小的一份力去支持当地的艺术群体。”

下一个十年,香港巴塞尔会更加着重地推广亚洲的艺术事业。“我希望能带领香港巴塞尔进一步深耕在地,更加注重本地域的生根发展,让巴塞尔艺术展这个品牌在亚洲具有更加广阔和深层的影响力。”


平衡之道

一个人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平衡。“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加上平日比较紧凑的工作日程,我的爱好以及放松的方式,便是做一些完全不一样以及冲击力比较大的事情,比如说冲浪和种养植物。冲浪可以让我暂停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杂音,在海上我只要集中精力去感受海浪的力量和身体的平衡,也同时提醒着自己的存在在大自然中是多么渺小和卑微。至于种植,则能让我最迅速地从日常的快节奏中慢下来。”在乐思洋看来,适合描述她的一句话是热爱生活。她希望将艺术带到生活本身,因为生活的极致便是艺术。



- END -